我们在生活中都有不好的习惯,总喜欢闲着掏耳屎,这给我们的耳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,其实,耳部有着自身清洁的功能,常挖耳朵可能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,因此,预防外耳道炎发生,我们应该不要经常挖耳朵。
耳屎的学名是“耵聍”,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的黏稠液体。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体,黏附灰尘和小虫,以保护耳膜;同时,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,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。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,没有必要经常掏。
挖耳朵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。如果方法不当,会将耳屎推向深部,堵塞耳道,影响听力;如果挖时用力过度,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,细菌趁机侵入,就会形成外耳道炎;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的话,会感到非常疼痛,此外,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、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。
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朵,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的时侯才需要掏耳朵。但挖耳不能用发卡、火柴棒、
牙签等尖利、不洁的器具,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一下。如果是油耳,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,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,蘸少许75%的酒精,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。不要经常掏,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。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,耳屎分泌较多,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,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,不舒服、特别痒,或者有流水、疼痛等症状时,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者出现了炎症,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。
上面讲述的是外耳道炎日常预防措施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有了一定的认识,预防外耳道炎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少用挖耳勺,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,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耳朵。